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,近期,鋰電產業回收環節已發生近十起擴產動態,總計超40萬噸鋰電回收項目接連開工。另外,鋰電回收領域亦發生數個超億級別投融資項目。
從鋰電回收擴產項目來看,既囊括湖南裕能、華友鈷業、格林美這一類龍頭上市公司,也囊括一種類中小公司、一眾跨界入局者;電池回收的布局既包含我國,也包括國外;電池回收的合作方式既有龍頭之間的合作,也有地方政府方面的扶持。
總的來看,電池回收行業依舊表現錯綜復雜的形勢,也展示出各方勢力對電池回收前景的看好。電池回收的廣闊前景由以下幾大因素支撐:
第一個,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抬高,動力電池出貨添加。隨著首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衰竭,動力電池退役量大增,帶動電池回收集市景模樣提升。
第二個,大陸動力電池回收布局較早,隨鋰電全產業鏈發展,技術更成熟且完善,從鋰電池的預處置、破碎處理,再到拆解、循環利用,我國電池回收的技術以及規模處理的能力正穩步提升。
第三個,主機廠商和電池廠商對電池回收項目高度重視。不論是主機龍頭繼續電池龍頭,對電池回收領域的布局早已展開了合縱連橫的布局。
相比往日,今年以來在政策層面,電池回收的規范化正加緊落實。繼發布動力電池回收第四批白名單的之后,工信部多次提及,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措施,不斷完善回收利用體系。
國際層面,歐盟的《新電池法》已正式生效,該制度被認為是動力電池發展史上最嚴謹的碳管理政策。不論是推動回收利用技術、數據統計體系的成熟,如故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評估,都能倒逼電池回收行業的規劃、標準化發展。
然則,從電池回收整體環境來看,也顯出海水與火焰并存的局面。一方面是大陸電池回收項目密集擴產;另一方面是,近日中國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跌,上游材料價格下跌,利潤收縮,電池回收行情不佳。
也有業內人士對高工鋰電提到,包括電池廠自產的電池粉在擴大,電池回收濕法廠綁定電池廠合當成主,電池回收的超市流動性在降低。
超市行情效用下,如今電池回收項目正朝集約化、規?;l展的趨勢。